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
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遼寧省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5日
遼寧省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
人口問題是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長期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問題。為積極有效應對全省人口趨勢性變化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產生的深刻影響,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和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通知》(國發〔2016〕87號)和《遼寧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制定本規劃。本規劃旨在闡明規劃期內全省人口的發展變化趨勢、主要目標和工作任務,是指導今后全省人口發展的綱領性文件,并為經濟社會發展宏觀決策提供支撐。
第一章 規劃背景
全省實行計劃生育以來,人口撫養比降低,勞動力總量潛在優勢持續轉換為經濟增長現實動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進入21世紀以來,全省人口發展內在動力和外部條件發生顯著改變,人口結構非均衡性問題日益凸顯,準確把握這些趨勢性變化特征,深刻認識這些變化對人口長期安全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的挑戰,對促進人口均衡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第一節 人口現狀
——人口總量平穩增長。2015年常住人口4382.4萬人,比2000年增長4.78%。
——人口結構不斷變化。2015年,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3024萬,比2000年增長2.3%;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為20.6%;0—14歲人口占比為10.4%;出生人口性別比降至105.88,進入合理區間。
——人口素質顯著提升。2015年人均預期壽命78.9歲,比2000年提高5.4歲。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0.5年,比2000年提高1.5年。
——人口流動性集聚性增強。2015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7.35%,比2000年提高12.5個百分點。沈陽、大連市常住人口數量占全省比重進一步提高,成為過去15年全省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地區。
第二節 人口挑戰
——保持人口適度規模的難度加大。隨著育齡婦女數量減少、生育年齡后移及人口老齡化加劇,盡管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后總和生育率在一定時期內將有所上升,但提升到人口世代更替生育水平的難度很大。
——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任務艱巨。2016至2030年全省人口老齡化將加速發展,高齡化趨勢明顯,勞動年齡人口比重下降,客觀上將降低經濟潛在增長率,減弱人口紅利,加大養老、醫療等社會保障和養老服務體系等公共服務壓力。
——阻礙人口合理流動的因素依然存在。城鄉、區域間人口流動仍然面臨戶籍、財政、土地等制度性約束,城鎮化速度和質量不匹配、人口集聚與產業集聚不同步、人口城鎮化滯后于土地城鎮化等問題依然突出,制約了全省“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和遼中南城市群建設。
——家庭發展和社會穩定的隱患不斷累積。單人家庭、單親家庭和“丁克家庭”比例逐步提高,小型化和空巢化家庭抗風險能力低,養老撫幼、疾病照料、精神慰藉問題日益突出。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失衡積累的社會風險不容忽視。
第三節 人口機遇
在應對諸多問題和挑戰的同時,實現人口長期均衡發展也具備一些有利條件和發展機遇。
——國家不斷完善生育政策將為遼寧保持適度人口規模提供可能。兩孩政策的全面實施,對穩定遼寧人口生育水平起到積極作用。未來國家將根據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情況不斷完善生育政策,特別對低生育率地區采取更積極的生育政策,加上全面兩孩生育配套政策不斷完善,有利于我省在未來一個時期內保持人口規模穩定。
——經濟長期穩定向好預期將為遼寧集聚人口奠定基礎。遼寧持之以恒落實新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深入實施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全面實施“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加快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未來將與全國一同保持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從而為人才、人口集聚提供了有力保障。
——人才體制機制改革將為遼寧大量引進人才搭建平臺。遼寧深入推進人才、教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重大人才引進培養工程,逐步構建起有利于人才發展、吸引“大雁北歸”的政策體系和制度環境,將為培養人才、留住人才、引進人才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勞動年齡人口素質提升將為遼寧提供有效勞動力供給。遼寧科技教育資源豐富,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口占比高,產業技術人員多,通過加強教育培訓和鼓勵創新創業,將為遼寧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效的勞動力供給。
展望未來,實現全省人口均衡發展既形勢嚴峻,又機遇難求。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必須搶抓機遇、積極施策、主動作為,進一步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體系,統籌解決人口均衡發展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口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
第二章 總體思路
面對人口發展的新形勢,必須深入實施人口均衡發展戰略,充分利用人口發展的有利因素,積極應對人口發展的趨勢性變化,努力實現人口自身均衡發展,并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
第一節 總體要求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遼寧振興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持之以恒落實五大發展理念和“四個著力”“三個推進”,以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為主線,強化人口發展戰略地位和先導性、基礎性作用,加強政策引導、公共服務和制度創新,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大力支持生育兩孩,加大各類人才引進和高校畢業生在遼寧就業的工作力度,努力改善人口結構,著力提升人口素質,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協調發展,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堅實基礎和持久動力。
要堅持以下基本原則:
——突出以人為本。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立健全面向全人群、覆蓋全生命周期和全方位的人口政策體系,促進共同參與、共享發展,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
——發揮導向作用。將人口因素全面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政策,在發展戰略規劃、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重大項目和生產力布局、城鄉區域統籌、可持續發展等重大決策中,充分考慮人口因素,不斷健全人口與發展綜合決策機制。
——促進均衡發展。推動人口發展從控制數量為主向保持合理規模、優化結構、提升素質、促進合理分布并舉轉變,促進人口內部各要素相均衡。準確把握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資源環境的相互影響,促進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強化正向調節。通過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努力提高全省總和生育率,引進留住各類人才,確保全省未來人口和人才規模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要求相適應。
第二節 主要目標
到2020年,全面兩孩政策效應充分發揮,生育水平穩步提高。到2030年,人口總量保持合理規模,結構有所改善,素質不斷提升,分布更加合理,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程度進一步提高。
——人口總量。2020年,總和生育率穩步提升,人口總量保持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合理規模;2030年,總和生育率提升到人口世代更替的水平,人口總量保持與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相適應的合理規模。
——人口結構。人口紅利完成從數量型向質量型的轉變,保障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有效勞動力供給。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能力得到顯著提升。嚴重少子化問題得到初步緩解。出生人口性別比保持在合理區間。
——人口素質。人口健康素養水平和人均預期壽命持續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進一步增加,人才隊伍不斷壯大,與產業發展需求的匹配度顯著提升。
——人口分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穩步提高,遼中南城市群集聚人口能力增強。人口流動合理有序,人口分布與區域發展、主體功能區布局、城市群發展、產業集聚更加協調。
——重點人群。民生保障體系更加健全,婦女、兒童、殘疾人、貧困人口等重點群體的基本權益得到有效保障,生活水平持續提高,共建共享能力明顯增強。
專欄1 預期發展目標 | |||||
領域 | 主要指標 | 單位 | 2015年 | 2020年 | 2030年 |
人口總量 | 全省總人口 | 萬人 | 4382.4 | 4385 | 4500 |
總和生育率 | | 0.9 | 1.4 | 1.8 | |
人口結構 | 出生人口性別比 | | 105.88 | 105.5 | 105.5 |
人口素質 | 人均預期壽命 | 歲 | 78.9 | 80 | 80.5 |
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 年 | 10.5 | 11 | 12 | |
人口分布 | 常住人口城鎮化率 | % | 67.4 | 72 | 75 |
第三章 努力實現適度生育水平
圍繞充分釋放全面兩孩政策實施效應,促進生育政策和相關經濟社會政策配套銜接,努力推動生育水平提升到保障人口世代更替的水平。
第一節 有效落實全面兩孩政策
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堅持黨政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落實計劃生育目標管理責任制。改革完善計劃生育服務管理,實行生育登記服務,對生育兩個孩子以內(含兩個)的不實行審批,由家庭自主安排生育,推行網上辦事,進一步簡政便民。開展全面兩孩政策實施重大意義宣傳,努力營造積極生育兩孩的良好輿論氛圍。加強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問題和措施的研究,做好政策效果評估,不斷完善計劃生育政策。
第二節 完善全面兩孩配套政策
建立完善包括生育支持、幼兒養育等全面兩孩配套政策。完善生育家庭稅收、教育、社會保障、住房等政策,探索對生育二孩的家庭給予更多獎勵政策,減輕生養子女負擔;推進生育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合并實施,確保職工生育期間的生育保險待遇不變;完善計劃生育獎勵假制度和配偶陪產假制度。鼓勵雇主為孕期和哺乳期婦女提供靈活工作時間安排及必要的便利條件,支持婦女生育后重返工作崗位。對全面兩孩政策實施前獨生子女家庭和農村計劃生育雙女家庭,符合條件的繼續實行現行各項獎勵扶助政策。
第三節 合理配置公共服務資源
依據各地區人口變動趨勢,合理規劃配置兒童照料、學前教育等資源,滿足新增公共服務需求。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舉辦月子中心、非營利性婦女兒童醫院、普惠性托兒所和幼兒園等服務機構,鼓勵和推廣社區或鄰里開展幼兒照顧志愿服務,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加快培養月嫂和育兒嫂,推動政府、機構、社區和家庭形成嬰幼兒照護合力。在大型公共場所、公共交通工具、旅游景區等設置母嬰室或嬰兒護理臺,保障母嬰權益。
實施婦幼健康保障工程,為婦女兒童提供優質孕前優生健康檢查、住院分娩、母嬰保健、避孕節育、兒童預防接種等服務,做好流動孕產婦和兒童跨地區保健服務及避孕節育接續。加強出生缺陷綜合防治。加強兒童健康干預和兒科診療能力建設,提高兒童廣泛性發育障礙的篩查和治療能力。
專欄2 婦幼健康計劃生育服務保障工程 |
向孕產婦提供覆蓋生育全過程基本醫療保健服務,繼續實施擴大國家免疫規劃,按規定提供孕產期保健和兒童保健服務。支持省、市、縣(市、區)婦幼健康機構能力建設。2020年前力爭新增產床2000張,增加產科醫生和助產士3000名。 |
第四章 保障勞動力有效供給
以勞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教育培養、就業促進與勞動力市場建設有機銜接,充分挖掘勞動力供給潛能,全面提升勞動力質量,努力提高勞動參與率,為實現遼寧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提供人力資本保障。
第一節 提升新增勞動力質量
以產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根本導向,持續有效推進教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人才培養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加快培養創新型、應用型、高技能、高素質大中專畢業生,不斷提高新增勞動力供給質量。根據遼寧振興發展需要,科學調整高等教育結構,推進“雙一流”建設,鼓勵有條件的部屬高等院校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重點支持3—5所省屬高等院校創建國內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培養數以萬計的高層次創新人才。推動本科高等院校向應用型轉變,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增加急需專業人才的招生計劃;整合優化中等職業教育資源配置,打造全國一流中等職業教育學校,完善產學研用結合的協同育人模式,建設裝備制造、石化、冶金、輕工、電子信息、建材、紡織、醫藥等重點產業校企聯盟,培養數以百萬計適應行業一線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完善國民教育體系,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水平,2020年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一步提升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第二節 挖掘勞動者工作潛能
建設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全面提升就業能力。面向現代農業發展,構建有效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制度體系,加快推動傳統農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健全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勞動維權“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進農業富余勞動力進城務工并穩定生活。建設一批返鄉創業園區和縣鄉特色產業園,為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創造有利條件。大力發展繼續教育,強化企業在職工培訓中的主體作用,提升企業職工勞動技能。實施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建立涵蓋畢業生校內外就業求職、創新創業全過程的服務體系。
專欄3 大齡勞動力人力資本開發行動 |
落實職業培訓、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等政策,提升大齡勞動力就業技能;落實稅收優惠、社會保險補貼、創業擔保貸款等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大齡失業人員就業;提高公共就業服務網絡平臺為大齡失業人員服務能力;為大齡失業人員提供非全職就業、志愿服務和社區工作等崗位。 |
第三節 大力引進留住人才
加大海內外人才引進力度,推動遼寧逐步成為人才凈流入省。加快推進“一帶五基地”建設和“五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以產業發展帶動就業機會增加,夯實引進人才基礎。圍繞遼寧振興對高層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實施《遼寧省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重大人才工程“興遼英才計劃”,培養引進優先發展的先進裝備制造、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工程與制藥、航空航天、現代服務業等領域急需的創新型領軍人才和高水平研發團隊。實施“博士后培養集聚工程”,對博士后工作站單獨或聯合招收的企業博士后研究人員按規定給予項目經費資助,出站博士后研究人員在遼寧工作可直接認定副高級專業技術資格。充分利用遼寧省與江蘇省、沈陽市與北京市、大連市與上海市對口合作機制,采取科技咨詢、技術合作、技術入股、合作經營等方式,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和科研團隊助力遼寧振興。加快推進沈大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大膽創新、先行先試。進一步放寬大中城市落戶條件,努力吸引外省人口和人才在遼寧落戶。
努力吸引省內外高等院校畢業生在遼寧就業,增加在遼寧就業率高的生源省份的招生計劃;提高在遼寧就業率高的學校省內招生計劃比例,確保省內高等院校畢業生在遼寧就業率達到85%以上。完善高等院校畢業生到縣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增加遼寧中等職業學校對部分?。▍^、市)生源招生計劃和專業數量。完善引進人才出入境、落戶、長期居留、養老、住房、就醫、子女入學、配偶安置、創業扶持等配套措施,對國家和省相關部門重點引進的外國高層次專家,公安機關可按規定為其優先辦理R字簽證;符合辦理永久居留條件的,可按規定優先申請辦理永久居留手續。結合國家“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走出去”在海外建立研發機構,開展多種形式辦學活動。
第五章 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加快構建以社會保障、養老服務、健康支持為核心的應對人口老齡化制度框架,努力保持全省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創新活力。
第一節 完善社會保障制度
全面建成覆蓋全民、城鄉統籌、權責清晰、保障適度、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制度。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多渠道籌集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確?;鸢踩\行。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保險,構建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加快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落實國家出臺個人稅收遞延型養老保險政策。全面建立針對經濟困難高齡、失能老年人補貼制度,做好與長期護理保險的銜接。確保所有符合條件的老年人按規定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制度保障范圍。完善臨時救助制度,按規定對流浪乞討、遭受遺棄等生活無著落老年人給予救助。
第二節 健全養老服務體系
加快完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探索建立完善支持家庭養老的政策體系,大力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建設預防、醫療、康復、護理等相銜接的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醫療服務體系。支持養老機構開展醫療服務。大力發展養老服務企業,加快形成產業鏈長、覆蓋領域廣、經濟社會效益顯著的養老服務產業集群。支持養老服務產業與健康、旅游、體育等產業融合發展。引導支持相關行業、企業推進老年人適用產品、技術的研發和應用。
第三節 開發老年人力資源
充分發揮老年人參與經濟社會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作用。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政策,逐步完善職工退休年齡政策,有效挖掘開發老年人力資源,建立老年人才信息庫。大力發展老年教育培訓,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創業,鼓勵專業技術領域人才延長工作年限。
第六章 優化人口空間布局
加快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促進人口空間布局、人口流動分布與全省區域發展戰略相適應,推動城鄉、區域人口協調發展,實現人口與資源環境永續共生。
第一節 促進人口與主體功能區相匹配
制定和完善與主體功能區相配套的人口政策。積極開展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評價,科學確定主體功能區人口數量承載能力,實行差別化的人口調節政策。引導人口向優化開發和重點開發區域適度集聚,鼓勵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區域人口自愿遷出,對人居環境不適宜常年生活和居住的地區,實施限制人口遷入政策,有序推進生態移民。對人居環境臨界適宜的地區,基本穩定人口規模,鼓勵人口向重點市鎮收縮集聚。對人居環境適宜和資源環境承載力不超載的地區,培育人口集聚的空間載體。
第二節 持續推進人口城鎮化上一頁:沒有了
下一頁: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